Symbian與Android已將觸角深入社群服務導向產品

Symbian與Android已將觸角深入社群服務導向產品

隨著智慧型手機多媒體與應用軟體的豐富化,有更多的內容值得使用者之間互相分享,而社群的平台與手機的介面結合,有助於這些內容的快速傳遞,有益於社群服務提供者、廣告商、廣告業主、電信業、手機製造商與消費者。行動社群服務的競爭者來自於PC領域或原生於行動服務之上,如Facebook、Twitter來自於PC領域,服務內容眾多且用戶基礎大,使用者黏著度高,但是挑戰在於 [...]

中國計畫中的大型光伏電站項目分佈與電網結

中國計畫中的大型光伏電站項目分佈與電網結

中國的光伏市場規模正由小到大快速成長,但併網光伏電站的發展存在電網建設滯後的瓶頸。上網電價支持下的光伏電站建設引發社會投資的追捧,帶來多樣商機及多方收益,並促使光伏企業策略變化。 [...]

中國智能交通系統邏輯架構

中國智能交通系統邏輯架構

根據中國智能交通的8項系統的理論框架,從公共道路交通管理、公交車管理、信號燈管理控制系統等,開始建置,滿足中國政府組織包含公安局等的集成系統,使中國政府可以效率化管理交通。而目前主要是在北京、青島、天津及廣州等主要城市率先導入,幅員廣大的中國仍有更多城市需要導入智能交通系統,以解決環境汙染、能源吃緊及交通壅塞等問題。台灣廠商規模相較於中國市場而言,需要以結盟 [...]

珠三角、長三角TFT-LCD產業綜合實力比較

珠三角、長三角TFT-LCD產業綜合實力比較

中國TFT-LCD產業盛況空前,投資熱潮一浪高過一浪。長三角的龍飛光電、南京熊貓,珠三角的廣新光電,LG Display正在積極規劃中,而Samsung也有意登陸設廠,選址定於蘇州或深圳。長三角在TFT-LCD產業鏈完整方面無疑是中國第一,而珠三角的優勢在於更貼近下游廠商,中國前五大LCD TV廠商均有在珠三角設立生產基地,珠三角也是中國最大的消費性電子生產 [...]

投入開發各觸控技術的廠商比重之比較

投入開發各觸控技術的廠商比重之比較

由於多點觸控面板技術話題依然火熱,市場上各種觸控技術相繼推出,紛紛搶搭2009下半年的Microsoft新作業系統Windows 7配備觸控面板的需求熱潮。由於Windows 7即將在2009年10月底上市,近期觸控面板廠商已經開始陸續出貨給終端系統組裝廠,以利其進行零組件的備料動作,為了配合觸控面板的新產品能夠順利在2009年10月上市,Microsoft [...]

中國本土品牌手機廠商突圍策略

中國本土品牌手機廠商突圍策略

中國西部通訊產業已露頭角,稅收優惠與人力資源廉價,使得手機企業西遷之勢已成。3G到來,去山寨化大勢所趨,「兩極分化」態勢將成。外資品牌廠商市場份額均超半數,中國本土品牌廠商眾多遠不敵Nokia及Samsung,唯天宇、中興、華為、聯想、金立最具增長潛力。中國本土品牌手機廠商由技術創新、價格策略、管道建設和售後服務四處「開源」,由成本控制處「節流」,而與其他品 [...]

2008~2012年全球LED驅動IC市場規模

2008~2012年全球LED驅動IC市場規模

小尺寸液晶應用在單晶片化整合趨勢中屬成熟市場,NB尺寸之應用在驅動IC效率提升及外觀設計的要求下,產能大開後來居上。拓墣產業研究所(TRI)分析在2010年全球LED驅動IC產值可以達到16億美元,全球LED驅動IC產量近38億顆,市場平均價格為0.44美元。 [...]

「全球科技產業動態掃描」與「全球大廠動態掃描與機構預測」趨勢

「全球科技產業動態掃描」與「全球大廠動態掃描與機構預測」趨勢

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所(TRI)每週於TRI SCAN所發佈的「全球科技產業動態掃描」與「全球大廠動態掃描與機構預測」雷達圖,最近一次觀察期間,「全球科技產業動態掃描」(8/20~9/16)的正面趨勢略減為67.9%;「全球大廠動態掃描與機構預測」(8/27~9/23)的正面趨勢增長至77.8%。TRI觀察到以下現象:Apple不斷追加訂單,NAND Flash [...]

宣傳推廣

新聞稿

2024全球封測前十大營收出爐,中國業者年成長達雙位數,市場格局加速重塑

根據TrendForce最新半導體封測研究報告,2024年全球封測(OSAT)市場面臨技術 [...]

三菱加速電動化、鴻海拓展國際造車版圖,供應合作將是互利共生

三菱汽車(Mitsubish Motors)宣布與鴻海子公司鴻華先進科技簽訂電動車供應備忘 [...]

在地自動化成關稅風暴避風港,惟美國智慧工廠建置成本遠超中國

根據TrendForce「人機科技報告」指出,Trump政府於2025年4月初推出的對等關 [...]

筆電產業觀望關稅談判情況,2025年品牌出貨成長率下修至1.4%

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儘管美國暫緩徵收對等關稅90天,提供筆電品牌短暫喘息空間 [...]

Ford、Honda北美產能緩衝關稅衝擊,美國成分為共同課題

美國於當地時間4月2日公布對等關稅政策,未擴及汽車產業。根據TrendForce最新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