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鋰電池產業鏈

中國鋰電池原材料廠商擴張迅速,當達產後產能釋放,將大大改變現有的供應格局。中國是鋰電池的生產重鎮,不僅有中國本土廠商,也有國際大廠在中國設廠生產,原材料在中國本土採購能降低運輸、關稅成本,且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和中國政府的扶持也促進原材料生產成本的降低。中國已在各領域有一定技術積累,正逐步縮短與國外領先廠商的差距,且資訊、人才的全球化流動也將淡化技術的國家阻隔, [...]

享智慧與3G紅利,宇龍酷派前景佳

宇龍酷派成為中國國產TD-SCDMA和CDMA2000 EV-DO手機第一品牌,2010年營收達到47億港幣,同比增長80%,其中3G手機營收占比近9成;2010年手機銷售量達到433萬支,同比增長116.5%,其中3G手機銷售量占比75.5%。宇龍酷派實施多元化、複合型管道策略,並打造中國國內第一家應用軟體商店。發力中國本土3G手機市場的同時,亦迎來印度T [...]

中國OLED產業加速發展

2009~2012年中國OLED市場需求量呈現加速增長的態勢,表明OLED在中國的市場前景還是十分樂觀,到2012年需求總量將接近7,800萬片,其中消費類電子還是占了絕對比重。目前中國從事OLED研發的地區遍布全中國,吉林、北京、江蘇、上海、廣東、四川等地都有OLED研發或生產基地,較為集中的有四川、江蘇和廣東3個地方。截至2010年底,中國國內主要有昆山 [...]

2011年國際手機廠商發展策略

從2010年開始,幾近全數的手機大廠都轉虧為盈,但仔細觀察手機市場有了全新的脈動,原本一些國際大廠如Motorola、Sony Ericsson等,整體排名不再穩固,甚至掉出前5名外,這個情形在2011年會更為明顯,而宏達電迅速崛起的同時,這2家傳統的國際龍頭大廠,將再下滑1個名次。整體而言,這些手機大廠獲利及出貨量的關鍵因素,都直指智慧型手機,所以可預見智 [...]

2010年中國半導體代工業回顧與展望

本文回顧2010年中國半導體代工業的發展狀況,預測主要廠商的營收,並對這些廠商的投資計畫進行分析。最後分別從IC業者與製造業者角度,闡述半導體代工廠的未來發展模式,以期能對中國半導體代工業者有所啟發。 2002~2010年中國IC製造業規模 [...]

2010年全球暨台灣IC設計回顧及展望

回顧2010年全球IT需求帶動半導體穩健成長,突破金融風暴前高點;展望2011年產業前景看俏,iPad平板電腦風潮,將引領台灣廠商脫離PC需求疲軟及DRAM價格下滑影響。2010上半年大好,第三季末開始出現持平,第四季營收緩降至2011年第一季中,預計由V型反轉轉化成W型反轉,於2011年農曆年後,打底反彈上升;而平板電腦、智慧電視掀風潮,開創新應用服務世代 [...]

從NB與TV品牌與組裝發展看2011年面板後勢

Samsung與LGD各自囊括3~4家NB品牌的主要面板供應,因此2011年Samsung與LGD將有機會出貨6,500萬片與7,000萬片的NB面板;而台灣的友達、新奇美2011年NB面板的出貨,則有機會上看5,000萬片與3,000萬片。Samsung與LGD各自打入2~4家TV品牌的主要面板供應,因此2011年Samsung與LGD將有機會出貨5,00 [...]

打造中國平板顯示產業基地-合肥新站綜合開發試驗區蓄勢待發

合肥京東方TFT-LCD 6代面板生產線正式量產,標誌著中國彩電廠商從此擺脫了面板全進口的窘境;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世代面板生產線的建立,也使得中國成為全球面板產業的焦點,Samsung、LG、友達等外資廠商將目光轉移到中國。而合肥新站綜合開發試驗區在面板產業投資的高峰時期,走在前列,京東方6代線選擇在此建立,並帶動相關配套企業相繼落戶,玻璃基板、面板、 [...]

宣傳推廣

新聞稿

2025年AI需求獨強,2026年電子產業恐面臨低速成長

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2025年全球電子產業市場極為分歧,由資料中心建置驅動的 [...]

固態電池商業化加速,硫化物電解質路線最受關注

固態電池因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被視為「夢想電池」,近年隨著技術突破與產業化進展,這種 [...]

預估Blackwell將占2025年NVIDIA高階GPU出貨逾80%,液冷散熱滲透率續攀升

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近期整體server市場轉趨平穩,ODM均聚焦AI se [...]

品牌加速佈局牽動折疊手機市占變化,2026年蘋果入局可能刺激市場爆發

根據TrendForce最新預估,2025年折疊手機出貨量將達1,980萬支,滲透率約1. [...]

H20出口解禁助益釋放需求動能,預估中國外購AI晶片比例回升至49%

TrendForce表示,美國政府有望允許NVIDIA恢復對中國市場銷售H20 GPU,政 [...]